www精品国产,一级黄色片久久,欧美饥渴少妇高潮,久久麻豆视频,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观看,麻豆三极片,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不用任何農藥 誰為農產品安全保駕護航?

——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通教授

2018-06-27 11:38:16    農業(yè)科技報全媒體記者 王海明

王保通

王保通,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植物病理學會抗病育種專業(yè)委員會主任、陜西省小麥產業(yè)技術體系病蟲害防控崗位專家、中國植保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植保系統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委員;陜西省植物病理學會副理事長;陜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先后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在小麥病害抗性機制、鑒定技術和防治技術研究方面取得很大成績。在蘋果病害的綜合防治和新農藥的應用技術,無公害農藥特性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先后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6項,發(fā)表論文59篇,參編專著教材2本。參加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白水蘋果試驗站科技推廣工作,主要負責“中國蘋果技術網站”的開發(fā)和維護,進行白水蘋果優(yōu)質生產地理信息系統的研制,蘋果病蟲害查詢系統,優(yōu)質蘋果生產管理系統的開發(f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研究等。

談到綠色食品,許多人都認為在其種植生產過程中不能使用任何農藥產品,但事實并非如此。農藥與“食品安全”不是敵人。植物病了也要“吃藥”,不用任何農藥,誰來為農產品的安全保駕護航? 

農藥是“萬惡之源”? 

前些日子,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播出了一則“有機蔬菜有玄機”的報道,曝光了某大型超市貼有機標簽的蔬菜,經檢測均有農藥殘留的問題。事情發(fā)生后,除了對涉事蔬菜種植企業(yè)的指責外,記者注意到,還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將矛頭指向農藥,把農藥說成“萬惡之源”。 

記者在基層采訪,農民也有更多的無奈和期望。甘肅平涼果農李積岐說,為了生產綠色無公害蘋果,他們主要采用了植物源農藥進行防護,但是在實踐中發(fā)現,植物源農藥起效太慢,以前的化學農藥可能幾小時能消滅害蟲,但用了生物類農藥后,需要二至三天才能見效。病蟲對果園的危害不能得到及時防治,而且生物農藥的用藥成本也比較大。 

而農藥企業(yè)也是有苦難言。陜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農藥企業(yè)負責人說,隨著環(huán)保問題的日漸突出,一大批化學農藥被叫停,新型環(huán)保型農藥開始生產,但推廣和被農民朋友接受還有個長期的過程。 

農藥與“綠色”不是“死對頭” 

為此,記者采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通教授時,他呼吁廣大消費者要理性看待農藥與綠色食品、食品安全問題之間的關系,二者并不是勢不兩立的“死對頭”。 

談到綠色食品,公眾總認為在其種植生產過程中不能使用任何農藥產品,但事實并非如此。國家規(guī)定綠色食品生產過程中只“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生產資料”,但低毒的生物農藥、礦物源農藥及部分低毒、低殘留有機合成農藥等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的環(huán)境友好型農藥產品,是可以在綠色食品種植中使用的。因此,綠色食品≠不使用農藥的農產品。 

退一步講,打過農藥后的農產品就真的不安全嗎?其實,農藥殘留與農藥殘留超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一個是定性,另一個是定量。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已制定了3650個農藥殘留標準,涉及387種農藥、284種(類)食品,覆蓋了蔬菜、水果、谷物等幾乎所有主要農產品。而國家在制定這些產品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時,是以最大可能的風險為基礎,因此只要殘留不超標,就是安全的,并不危害公眾健康。 

如果完全不使用任何農藥,誰來為農產品的安全保駕護航?人生病了要吃藥與植物生病了要用藥,道理是一樣的。作物在種植、生長過程中面臨各種復雜的病蟲為害,一旦出現問題,減產是小,品質、安全才是更嚴重的問題。以受黃曲霉素感染的食品為例,其被誤食后極易出現危險。但已經有事實表明:科學使用農藥可以用于防治玉米和花生等主要作物上的黃曲霉毒素感染。 

使用得當,農藥也能為綠色食品服務 

沒有農藥的開發(fā)和有效的防控,作物產量就沒有保證,糧食安全就沒有基礎。追求健康與使用農藥之間不矛盾,綠色食品與農藥也不是死對頭,只要使用得當,農藥將會為綠色食品生產更好地服務。 

注意農藥抗性問題 

所謂農藥抗性,是指生物長期接觸藥劑后,其后代產生的抗藥性。 

延緩農藥抗性的辦法:①不同種類的藥物復配:比如有機磷類農藥和菊酯類農藥復 

殺卵藥劑與不能殺卵的藥劑復配。③殺滅方式不同的農藥混用:比如內吸性殺蟲劑與觸殺或熏蒸類殺蟲劑混用等 

間斷使用農藥:一種農藥上市后即使效果再好,也不能連續(xù)一直用下去,一段時間以后應暫停使用,改換其它農藥,一段時間后再用。 

夏季注意打藥方法 

夏天天氣炎熱,給農作物打藥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也比較多。應注意減少藥液的用量,從而產生打一遍,頂兩遍的效果。 

打藥方法:①適當降低藥劑的濃度。大多數農藥的藥效隨著溫度的升高,藥效也會增強,所以高溫季節(jié)用藥時應注意減少藥液的用量,尤其是激素類的藥劑尤為注意,用藥量重極易導致藥害的發(fā)生。②注意噴霧質量。其實作物在進行藥劑噴施時,作物葉片表面能夠附著的農藥霧滴是有限度的,當噴灑量超過一定限度時,葉片上的細小霧滴會凝聚成大霧滴而滾落、流失,反而使葉片上附著的農藥量降低。噴霧法一般要求噴霧的質量霧滴分布均勻,覆蓋率高,以濕潤植株表面不流滴為宜,這樣就要求使用的噴霧器霧化效果好,減少藥液的浪費。同時要注意噴藥全面,尤其一些害蟲喜歡在葉背的產卵為害,噴施藥劑時要尤為注意。 

按毒性確定噴藥的安全間隔:一般高毒農藥的殘效期為一個月以上,高效低毒農藥的殘效期為7-10天。無論糧食、油料、瓜類作物和果樹,在采收前均應按規(guī)范停止用藥,以防止發(fā)生人畜中毒。 

注意稀釋倍數和噴霧器密封性:夏季高溫季節(jié)施藥,更要注意兌足水量,保證稀釋倍數,每畝藥液用量必須在45公斤以上。忌桶內藥液過滿,有的農戶噴藥時,喜歡把噴霧器桶內藥液裝得很滿。這樣不僅對噴藥不利,更重要的是,如果噴霧器蓋子封閉不嚴,施藥人員在田間行走時,藥液濺出沾到身上,高溫季節(jié)很容易造成人員中毒。正確的做法是,配藥時桶內藥液的上液面,應在刻度線以下,而且蓋子的封閉圈必須完好,確保蓋子封閉嚴實。 

提高農藥的利用率:注意增加藥劑黏著性。露天作物使用農藥時應選擇耐雨水沖刷的,乳油等比較合適,這些農藥在植株表面殘留時間較長,而粉劑、水劑等則相對較差。很多作物種類,葉片表面存有絨毛或較厚的蠟質層,如玉米、大蔥、姜、芋頭等,藥液在絨毛、蠟質層上容易形成液滴,不能全面接觸植株葉片表面,可以在藥劑中加入有機硅等助劑來增強藥劑的效果。


編輯:任靜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yè)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mkkn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