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16:26:51
湖南省水稻所所長趙正洪(左)與當地種糧大戶一起查看水稻長勢?!≠Y料圖
【閱讀提示】 伴隨著小麥顆粒歸倉,今年夏糧豐收已成定局。那么全年糧食產量的大頭——水稻生產情況如何?近期,農業(yè)農村部組織有關專家分區(qū)域開展水稻生產指導和調研活動。專家組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華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以及西南稻區(qū)開展水稻生產調研,了解當前全國水稻尤其是早稻生長形勢,加強水稻生產技術指導,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田間管理技術意見指導生產,促進早稻增產和全年糧食豐收。眼下,早稻即將進入開鐮收割期,請看本報記者帶來的報道——
仲夏時節(jié),廣袤的洞庭湖平原稻浪滾滾,湖南省的長沙、益陽、常德等地,早稻陸續(xù)成熟,田野飄來陣陣稻香,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
近日,農業(yè)農村部組織開展水稻生產調研活動,湖南省水稻產業(yè)體系專家組成員走訪調研了長沙市長沙縣、株洲市醴陵市、永州市零陵區(qū)、常德市澧縣和益陽市赫山區(qū)等5個典型縣(區(qū)),積極組織完成了早稻生產情況調研。“總體來講,今年湖南水稻生產有恢復性的增長,早稻增產和全年豐收值得期待!”湖南省水稻所所長、湖南省水稻產業(yè)體系首席專家趙正洪告訴記者,今年湖南早稻生產形勢向好,豐收在望。
恢復早稻面積,是今年國家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之舉。為了穩(wěn)住稻谷生產、確??诩Z絕對安全,湖南打響了雙季稻攻堅戰(zhàn),發(fā)力“單改雙”,為糧食生產夯實了基礎。
生產形勢向好 早稻增產有望
近日,在湖南省邵陽縣下花橋鎮(zhèn)大觀村“農旅產業(yè)園”——無公害綠色環(huán)保糧食科技示范園里,園主王竹生一邊除草,一邊察看水稻長勢。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該縣部分村連片水田因承包者多個環(huán)節(jié)受阻,王竹生見狀“轉型”開辦無公害“農旅生態(tài)香稻園”基地,將4個村的1500余畝水田墾復翻耕,示范性種植優(yōu)質雙季稻。其中,早稻植達500余畝。
種植雙季稻不是邵陽縣獨有現象,湖南今年發(fā)力“單改雙”,多地由種植單季稻改為雙季稻。之前,農業(yè)農村部種植業(yè)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fā)布會上透露,2019年全國雙季稻面積在1.4億畝左右,比2012年減少了3500萬畝,其中早稻連續(xù)7年減了1800萬畝。
作為水稻大省,湖南今年大力遏制雙季稻下滑,很早把推進“單改雙”納入各級政府和部門的中心工作。據了解,中央財政新增3.6億元資金支持湖南今年早稻生產,湖南省級統籌落實相關資金5.6億元,今年對早稻生產的財政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從我們這次調研情況來看,今年湖南早稻生產面積較去年增加近三成。”趙正洪告訴記者,調研的5縣(區(qū))早稻種植面積176.56萬畝,較去年增加了43.94萬畝,增幅達到33.13%。
今年湖南早稻生產面積的較大幅度增長與各級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密切相關。據了解,為貫徹落實中央“六保”任務、保糧食安全的要求,湖南省農業(yè)農村廳以種糧先進大戶評選為重要抓手,提高了今年先進大戶評選的早稻種植面積指標要求,要求早稻種植面積要大于160畝,且需較去年增加面積12%以上,才能夠參評省級先進大戶。
湖南醴陵市農業(yè)農村局為推動今年早稻生產也提出了早稻生產“兩保一投”政策,即保護價、保收購、加大投入。長沙縣農業(yè)農村局為緩解農戶早稻稻谷銷售難的問題,擬于近期啟動早稻收購預案,確保收購能力。
趙正洪告訴記者,雖然今年湖南早稻生長前期遭遇了低溫冷害天氣,但是中后期天氣狀況較好,因此分蘗充足,且總苗數較去年有所增加,如果成熟期不出現高溫逼熟或洪澇等異常天氣,今年早稻有望增產。
集中育秧占比大 技術需求不斷增加
為推進早稻種植,今年湖南省隆回縣舉行了早稻插秧技術技能比賽,25個鄉(xiāng)鎮(zhèn)的手插秧選手和19支農業(yè)機械專業(yè)合作社機插秧選手參加比賽,縣委書記、縣長帶頭下田插秧,水田成為插秧“技藝”比拼的舞臺。據了解,該縣今年早稻種植面積16.31萬畝,早稻專業(yè)化集中育秧可插大田面積12萬畝。
集中育秧是今年湖南水稻育秧的一個特點,也是恢復早稻面積的有效舉措之一。趙正洪告訴記者,此次縣域調查數據顯示,5縣(區(qū))集中育秧面積15921畝,覆蓋大田面積約60萬畝,占5縣(區(qū))早稻種植面積的34.0%。近百戶種植大戶集中育秧大田面積21697.3畝,分散育秧大田面積7289.3畝,集中育秧覆蓋大田占比達到了74.9%。
今年,早在春耕生產之際,湖南出臺10條“硬核”措施,力爭早稻集中育秧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預計湖南今年加工專用型早稻面積達到450萬畝,比上年增加90萬畝。
據了解,湖南今年按每畝大田補助60元的標準,在66個早稻生產重點縣推行專業(yè)化集中育秧,惠及早稻種植面積達到300萬畝。同時,獎補機器拋秧插秧、引導種植優(yōu)質早稻品種和發(fā)展訂單生產。為保證政策落實,湖南發(fā)動萬余名農技干部深入田間一線。他們既督導早稻面積落實,也對集中育秧開展技術指導。
“今年早稻的病蟲害發(fā)生較往年更嚴重,部分區(qū)域需要進行3次防控。”趙正洪告訴記者,今年早稻的分批次播插導致了田間的生育期“插花”現象嚴重,因此增加了病蟲害防控難度。同時還可能造成晚稻種植季節(jié)緊張,因此生育期偏遲的早稻茬口對接需要選擇生育期短的晚稻品種,以確保晚稻能安全齊穗。
調研顯示,在早稻品種選擇方面,所有早稻品種全部為秈稻(100%)。5縣(區(qū))優(yōu)質早稻面積100.80萬畝,占比達到57.1%。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受訪農戶病蟲害統防統治總面積18538.8畝,占比達到61%。
進一步加大獎補力度 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我以前在外面辦廠,今年,在糧食生產利好政策的激勵下,我回家流轉了330畝土地種植水稻!”45歲的蔣武是湖南省雙牌縣瀧泊鎮(zhèn)觀文口村村民,今年在雙牌縣很多種糧大戶和他一樣,受到好政策的激勵,紛紛增加了水稻種植面積。
據介紹,今年雙牌縣大幅提高種糧大戶集中育秧補貼、耕地地力補貼、種子化肥補貼、糧食適度規(guī)模經營補貼、稻谷目標價格補貼、農機補貼等十多項種糧補貼。嚴格落實“誰種糧誰得補貼,不種糧不得補貼”政策,大力鼓勵和引進大戶種植。今年,該縣五里牌鎮(zhèn)20戶種糧大戶均增加了土地流轉面積發(fā)展水稻生產,擴大了雙季稻面積。
除了獎補政策,湖南積極降低農民種田成本。據了解,在今年起的3年內,湖南加大力度扶持現代農機合作社,由省財政分3檔進行獎補,提升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降低農民種田的勞動力成本。
在降低種糧成本的同時,還需遏制耕地拋荒。湖南要求切實擔負起遏制耕地拋荒的屬地責任,充分發(fā)揮好鄉(xiāng)村兩級組織的動員作用,采取集中流轉、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等方式推動拋荒耕地復種。
“通過調研發(fā)現,部分地區(qū)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加上自然災害頻發(fā),增加了早稻種植成本和風險,同時很多農戶缺乏稻谷倉儲能力,這樣會增加農戶倉儲租賃和干燥后多次轉運的成本。”趙正洪告訴記者,當前還需政府盡快出臺倉儲、冷藏等設施用地政策,進一步加大對種糧大戶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同時提高補助和建設標準,為我國糧食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趙正洪還建議,要加大對農業(yè)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發(fā)的支持力度,引導科研人員集中力量、在短期內快速突破和推廣農戶迫切需求的水稻品種和輕簡高效安全生產技術。同時,建議政府鼓勵扶持“米袋子”電商平臺建設。糧農可在線了解市場需求及農產品價格,也可及時在平臺發(fā)布糧食供應情況;支持有銷售渠道的主體整合資源,對銷售本地農產品為主的平臺給予一定的扶持。記者 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