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精品国产,一级黄色片久久,欧美饥渴少妇高潮,久久麻豆视频,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观看,麻豆三极片,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種植 > 正文

糧食生產“新農人”嶄露頭角

——湖南省平江縣春耕生產一線見聞

2022-04-06 16:31:39   

張敏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吳礫星

糧食生產“新農人”嶄露頭角

圖為湖南省平江縣伍市鎮(zhèn)壽光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工廠化集中育秧基地?!≠Y料圖

大地回春,春耕正勁。在革命老區(qū)、江南糧倉湖南平江縣,一幅幅忙碌有序的春耕圖正徐徐展開。與以往不同的是,田野里多了些“新農人”的身影,以高科技助力忙生產,巧用政策勇當“種糧大戶”,搞起合作社提供社會化服務,為糧食生產貢獻力量。

平江縣農業(yè)農村局局長曾要軍介紹,2021年全縣完成糧食種植總面積101.78萬畝,糧食總產量44萬噸以上,實現(xiàn)面積、產量“雙增加”。2022年,全縣計劃播種面積102萬畝,產量有望再攀新高。

政策扶持,“新農人”越來越強

花紅柳綠,鶯歌燕舞。走進平江縣三陽鄉(xiāng)清安村,田野上一排排嶄新的育秧大棚引人注目。大棚的主人曾棒清,領著幾個村民棚里棚外忙活,一個個秧盤里的種子已經發(fā)芽。曾棒清說:“現(xiàn)在種田的政策好,發(fā)展前景也不錯,我要大干一番,成功實現(xiàn)轉型。”

今年55歲的曾棒清年輕時種過田,后來當過兵,退伍后“靠山吃山”從事金礦開采,成了小股東。2021年,綠色礦山轉型,通過鄉(xiāng)、村兩級多次做工作,曾棒清和其他股東一道簽訂停產轉讓協(xié)議。

這一紙協(xié)議,一度讓曾棒清對未來的出路一籌莫展。鄉(xiāng)、村干部看到他頭腦靈活、敢想敢干,上門做工作,宣傳中央、省、市、縣的各種政策,引導鼓勵他做“新農人”種田致富。

曾棒清見多識廣,沒有讓干部們失望。在縣鄉(xiāng)獎補政策的支持下,他新建5120平方米的工廠化育秧大棚1個,總投資80余萬元,目前已落實各級補貼40余萬元。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新建冷庫1個,已入項目庫,按政策均可享受政府補貼。

為了鼓勵曾棒清做大做強,聯(lián)點干部協(xié)助他做好土地流轉,目前已流轉清安村水田500余畝、金安村水田300余畝,全部種植雙季稻。三陽鄉(xiāng)對其工廠化集中育秧實行政府全額采購,并且每畝水田安排100元的大田翻耕獎勵,其他如種植示范大戶獎勵、規(guī)?;髴粞a貼等都確保到位。鄉(xiāng)、村兩級對其承包水田全部完善好配套水利設施,確保旱澇保收。

去年年底,作為“新農人”的代表,曾棒清參加了省鄉(xiāng)村振興局組織的湖南省鄉(xiāng)村振興致富帶頭人培訓,省農機事務中心組織的湖南省機插機拋技術骨干培訓、岳陽市農業(yè)農村局組織的糧食生產領軍人才培訓等。

最近,曾棒清又收到了一個“大禮包”。三陽鄉(xiāng)農商行通過考察,已確定對曾棒清發(fā)放低息貸款“春耕貸”100萬元。

去年來,在平江像曾棒清這樣的“新農人”,一共增加了47個。他們活躍在田間地頭,帶領農民規(guī)模化種田,已成了糧食豐產的生力軍。

規(guī)模生產,“農業(yè)CEO”越來越牛

離清安村不遠的伍市鎮(zhèn)顏家村,種大棚早已不是新鮮事。今年春耕育秧,引進的水稻“DMC育秧”新技術吸引了不少人。平江縣壽光農機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趙壽光說起科學種田底氣十足:“DMC簡稱3D打印育秧,就是干籽定位播種(D)、泥漿(M)雙層覆蓋(C)旱育秧技術,是農業(yè)工廠化的關鍵。”

新技術讓人大開眼界。來自長沙利誠種業(yè)的技術推廣員現(xiàn)場演示,一臺大號“打印機”安裝在田里,機械管輪不停地轉動,使用種紙卷進行反鋪播種。技術推廣員介紹:“種子定位在紙張上形成種紙卷,將種紙卷反鋪在泥上,這是天然的一層覆蓋,保濕效果明顯。”

今年做給農戶看,明年農戶跟著干。連日來,在平江縣農業(yè)農村局的組織下,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農技站技術員與種糧大戶,一批又一批來到壽光農機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工廠化育秧大棚現(xiàn)場學藝。大家紛紛表示,布種又快又均勻,直接用田里的泥,就地取材,省時省錢省力,這新技術值得一試。

在壽光農機農民專業(yè)合作社,還有更讓人艷羨的。在這里,水稻工廠化集中育秧比起傳統(tǒng)的育秧方式優(yōu)勢更明顯,不但縮短了秧苗的生長周期,從以前的28天縮短至18天,還提高了秧苗的存活率,能夠有效抵御不良災害天氣對育秧過程的影響。不僅如此,工廠化集中育秧還省工、省時、省錢,和分散的人工育秧相比,每畝可減少50個左右的拋秧盤,僅這一項就可省下120元。

目前,壽光農機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工廠化育秧大棚達到了1萬平方米,可實施多層次循環(huán)育秧,最多能培育1萬畝機插或機拋秧苗,有效提升了糧食生產的規(guī)?;a業(yè)化、集約化、機械化的能力。

近年來,平江有一大批趙壽光式的“農業(yè)CEO”在積極提升機械化水平、開展社會化服務、探索規(guī)?;l(fā)展,讓糧食生產的路越走越穩(wěn)。

科學種田,“合伙人”越來越多

多種糧,更要種好糧!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如今人們對糧食有了更高標準要求,促使糧食生產向高質量發(fā)展邁進。

“裝盤時先將基質均勻填平盤面,然后輕蹾1到2次,再用刮板刮去多余的基質,使盤面平整,避免長青苔……”在安定鎮(zhèn)江東村的育秧工廠,一群農民圍著一個人,此人邊講邊示范,像個技術專家。

春耕時節(jié),這樣的場景,在江東村隨處可見,現(xiàn)場培訓的專家,是本地土生土長的“50后”種糧大戶張后先,他從實踐中走來,成了遠近聞名的“田博士”,帶著村民科學種田。

回想起自己的種田之路,張后先感慨萬千。讓張后先印象最深刻的一個階段,過去育秧叫“催芽”,“把種子用棉被、稻草包起來保溫,讓它長成秧,這個過程要3到4天,稍有不慎沒掌控好溫度就會‘爛芽’。”張后先記得,父母常在半夜爬起來守著秧苗,實時監(jiān)測溫度,過程艱辛不說,前功盡棄的情況還時有發(fā)生。

2016年,張后先響應號召,率先承包了村里流轉的240畝水田,系統(tǒng)學習集中育秧技術、用飛防無人機開展噴藥預防、雇機械收割稻谷,一人就輕松地完成好幾百畝水田的種植。

看到了智慧農業(yè)的未來,周邊的農民主動投入,成了張后先的“合伙人”,他們成立了一個家庭農場,通過品種選擇、栽培精細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提高畝產量15%以上、減少農藥使用量20%以上,水稻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去年,僅高品質雙季稻已經發(fā)展到300多畝,稻谷年產量約30萬斤,產品銷售供不應求。

無獨有偶。長壽鎮(zhèn)原姜坳村的張萬春,如今已是湖南省張奇品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其公司通過勞動務工、股份合作、產品收購增加幫扶農戶收入,在長壽鎮(zhèn)建設綠色食品水稻基地3000畝,公司讓132戶農戶每戶每年增收4150元。

“種好田,必須依靠科學技術和新經營理念。”張萬春積極報名參加各種農民培訓,為了將所學知識和技術應用到農業(yè)生產經營,2015年,他先后成立平江縣大可生態(tài)有機家庭農場,建起奇品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帶動15位農民入股成了“合伙人”,帶動400多農戶參與水稻種植生產,帶動周邊村雙季稻種植面積3600畝、發(fā)展高檔優(yōu)質稻種植面積5000畝,帶領150戶走上了種田致富路。

如今,公司年加工高檔優(yōu)質大米5000噸,積極拓寬線上線下營銷渠道,年營業(yè)收入超過3000萬元,產品全國暢銷,“合伙人”也越來越多。

隨著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深入推進,種田“合伙人”的隊伍里,出現(xiàn)越來越多“95后”“00后”的身影。他們用智慧與汗水,譜寫出新時代新農人追夢的田園牧歌。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yè)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029-87031703 m.mkknb.com